86.086章(第2/5页)

   这样的评委构成,丁小甜觉得还是挺合理的。

    美食家注重菜品的味道和形状,特级厨师会比较关注做菜的手法和创新,至于普通老百姓代表普通客人的口味,因为厨师们做出来的菜最终还是要给客人吃,不只是好看就行了。

    专业评委的数量是非专业普通老百姓的两倍,这也体现了组织方的严谨考量。

    如果是这样的评委构成,那在配菜的时候,就要兼顾传统的当地口味和当地菜了,至少在七道菜里面应该有两个菜是传统菜,不然得不到非专业评委的好评。

    剩下的菜可以尽量创新,因为对于见多识广的专业评委来说,让他们眼前一亮的创新菜和创新口味才可以征服他们的味蕾。

    接下来,她又看了下历年来组织方提供的主菜,不出意料,都是以鸡鸭鱼肉等肉类为主要食材的菜。这种菜在北方地区也叫做硬菜,也就是说客人吃饭,必须要吃到分量足够的肉,还是热菜才行。

    而且,组织方明显是考虑到了普通食客的需要,主菜都是当地很流行的那些菜,比如说红烧鱼、蒸烧白、回锅肉、芋儿炖鸡之类的菜。并且主菜基本上都是偏辣味儿的,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这样就显得很亲民,也给各个厨师团队创造了发挥的空间。

    因为既然主菜已经是一道可以让非专业评委吃到的当地菜,接下来厨师团队就可以尽量创新了。

    之前,没看到这里之前,从评委的构成,丁小甜还觉得厨师团队要做两道符合非专业评委的菜,这会儿,她觉得只需要做一道家常拿手菜就好了,厨师们可以创新的菜是六道。

    然后她又去看历年来的冠军厨师团队的获胜菜谱。

    历年来的获得冠军的厨师团队,丁小甜注意到市委招待所食堂厨师团队获得七次冠军,剩下的是绿城县委招待所食堂厨师团队获得三次冠军,剩下的四次冠军,被两个县的集体饭店获得。

    至于宜南县红星饭店历年来最好名次是去年的第五名。

    宜南县委招待所食堂的最好名次是前年的第四名。

    说起来,宜南的单位食堂和集体饭店的厨师团队连一次市级比赛的前三名都没有闯进去过。

    这说明什么?

    对手都很强,尤其是组织方平都市的市委招待所食堂厨师团队,他们真是占据了主场优势。

    丁小甜着重看了看市委招待所食堂的厨师团队获得冠军的配菜。

    主菜是荤菜,并且是热菜,还是味道比较重的偏麻辣的菜,那么他们的配菜里面就绝对不会重复这个食材。尤其是这个食材是猪肉以外的食材。比如主菜是麻辣鱼,那么他们的配菜里面就不会有鱼这种食材。

    至于如果是猪肉,比如排骨肚子猪蹄之类则有可能在配菜里面再次出现猪肉做的菜。

    毕竟普通老百姓平时吃猪肉为主,而且还有很多菜是用猪身上各部分为食材做的。

    丁小甜还留意到每年五月二十号举行的比赛,市委招待所食堂的厨师团队都会做出一些包含当季食材的创新菜。

    至于剩下的几个获得过冠军的县上的厨师团队,丁小甜看了下,也是凭借做出创新菜获胜的。

    看完之后,丁小甜的感觉就是去市里参加比赛,要想获得好名次,还是要在做创新菜上下功夫。

    也就是说要获得专业评委们的喜欢,才有可能夺冠。

    这就让丁小甜有点儿信心了,因为她的参赛思路和比赛夺冠的思路是一致的。

    看到丁小甜和方远都看完了资料,曹飞霞问两人都有些什么想法,说上一说。

    她首先看向方远,让他先说。

    方远感叹不已,说:“我作为参加过六年市级比赛的厨师,今天还是头一次看到汇总的资料,还是挺有感触的。这六年去参加市级厨艺比赛,各个县参赛厨师团队做的菜不少,看得眼花凌乱的。总是觉得人家怎么那么会做,那么有想法啊,我怎么想不到那样做。有一句老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